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01-22 00:00
    【字体: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14日在南谯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姚志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砥砺奋进,2017年取得显著成绩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创造出好于同期、高于预期的好成绩。突出表现在: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5亿元,财政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达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00万美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万元、1.2万元,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多项工作取得突破高教科创城初展形象,高教科创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南工大研发启动区、汇智湾、军民融合无人系统智能制造示范区三大片区同步推进,科创中心部分投入使用,国内首个功能农业产业园项目   硒谷科技等项目已入驻,盛世光明网络安全、智慧工厂系统集成、南航无人机及测绘服务等5个项目即将入驻。规范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总投资20.44亿元的高教科创城科创产业园及文体中心项目是市本级首单按照PPP规范操作落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政企基金在国内首个以同股同权实施的PPP投资合作项目。招大引强、项目转化实现突破,建区以来单体最大、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黄圩湿地旅游度假区项目,从考察、谈判、签约至开工两个月内完成,开创了项目推进“南谯速度”。

    ——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民营经济考核位列全省36个二类县(市、区)第1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功承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中国电子学会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在南谯设立专门的工作站。教育名片更加响亮,获“安徽省教育强县(区)”称号,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复核、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国家督导

    检查。农村水厂管理体制改革得到国家肯定,沙黄水厂作为全国农村供水现场会实地观摩点。特色农产品影响逐步扩大,滁菊荣获“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施集镇、腰铺镇、珠龙镇、黄泥岗镇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等等。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坚持创新发展。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配套政策,设立5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补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省民营科技型企业认定,2家企业通过省级知识产权标准化体系认定,新增发明专利45件。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引入院士2人、创新创业博士30人、省“特支计划”1人、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众望科希盟院士工作站获省级备案,格锐矿业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双创平台全面提升,皖东双创基地获评“2017年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子曰科技成功申报市级众创空间。

    深化重点改革。放管服改革方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公布“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84项。网上办事大厅加快建设。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新增私营企业 830户、个体工商户1800余户。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新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连续五个月获市考评第一。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评估验收工作。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实现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湖名录档案。社会事业改革方面。在全市率先推行教师职称岗位设定和评聘工作改革,无校籍管理取得新进展。设立2000万元医改专项资金,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全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全省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试点等2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快速推进。腰铺万桥社区、章广元松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方面。实行新一轮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大对镇(社管中心)、工业开发区投入,设立400万元生态保护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安排1.7亿元用于化解工业开发区等单位存量债务;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148家预算单位上线电子化支付;推进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通过定向置换债券置换1.98亿元银行贷款,通过省财政代理发行新增地方债券1.9亿元;直接融资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8亿元的南谯国资债成功发行;全区第一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类基金“滁州高教科创城创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

    (二)突出项目引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招引卓有成效。立足高教科创城、工业开发区等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装配式住宅等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远达彩印包装等5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成功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计划投资58亿元。突出精准招商,承接南京产业转移,新引进南京项目22个,合同签约资金60.8亿元。

    项目转化速度加快。总投资10.8亿元的博路电气、总投资7.8亿元的奥特佳二期、总投资5.5亿元的远达彩印包装等11个亿元项目开工,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沃特玛项目标准化厂房具备交付条件。总投资13.25亿元的众望科希盟、总投资5亿元的瑞科特等10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南工大研发区首批4个项目已有1个项目投产,其余3个项目已竣工。

    项目保障更加有力。项目谋划争取成绩显著。成功申报项目69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3.12亿元;艾希亚智能电气、远达彩印包装2个项目成功争取省级预留建设用地指标258亩,区发改委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征地拆迁高效推进,完成胜天河综合改造、滁州大道等18个地块、25.6万平方米征迁,有效保障市区项目顺利推进,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清理闲置土地8宗;全面实施2000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50余亩。平台公司新获授信资金15.5亿元,到位资金16.29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强化帮扶帮办,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企业帮扶真抓实干。完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坚持区领导高位推进、区直部门具体帮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开展兑现惠企政策等八项行动,帮扶成效显著。组织专场招聘会27场次,帮扶企业招工3700余人。通过“税融通”、“续贷过桥”、“政银担”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13.35亿元。协众家电、超越环保、博康模具3家企业IPO上市推进顺利,其中协众家电获上市受理凭证;雄亚科技、炭之馨在省股交中心成功挂牌。突出难点问题解决。中联水泥矿山开采权证成功获批,企业扩大生产所需原材料得到保障;高效推进施集高尖刘绢云母矿重组,促进绢云母企业健康发展;持续解决企业办证难题,启动一批条件成熟企业办理产权证。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规上企业达138家,预计实现总产值218亿元。税收超百万元工业企业48家,其中税收超千万元企业6家。突出政策扶持。出台推进工业强区若干政策,全面兑现区级产业转型升级奖励资金700余万元;组织11家企业成功申报12个项目,争取制造强省专项扶持资金1155万元,位居全市前列。强化技术改造。引导23家企业进行技改备案,其中奥特佳、瑞联科技、恒昌机械、金诚金属等4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快速推进。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5亿元,增幅17.8%。增强企业竞争力。全区拥有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7家、16家,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发展到3家、21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企业品牌发展有新进展,新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2件,再认定2件;新培育滁州市知名商标12件,再认定9件;新培育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名牌产品4个。

    (四)坚持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取得新突破

    文旅产业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节赛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桃花篇)、首届珠龙蓝莓采摘节、金甲溪漂流节和第二届半程马拉松赛暨大柳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培育旅游品牌,申报AAA级景区5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1个,获评“安徽旅游品牌榜重点品牌县域五十强”,二郎庙会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章广镇获批安徽省首批共建体育特色小镇,章广镇马厂村荣获第四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名镇。文旅项目深入推进,仙居谷特色小镇、美尚园林全域旅游、清流观田园综合体项目签约落地,御龙文化城一期初具形象,集湿地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皇庆湖生态公园、滁河风光带景观工程开工建设。

    商贸流通稳中突破。优化限上企业培育,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率先建成电子商务“两中心、一站点”,成为全省首批电商进农村全覆盖的17个县(市、区)之一。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个、电商平台3家,引进电商企业40余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跨境交易额1000余万元,全区实现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超5亿元。支持新型金融机构发展,5家新型金融机构总注册资本达到7.79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90万元,实缴税金800余万元。

    (五)着力提质增效,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粮食总产达24.6万吨,粮食订单总面积45万亩,实现粮食收购16万吨。农业机械化同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县)”。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注册家庭农场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实现农业产业化产值41亿元。规模经营发展迅速,累计流转耕地面积17万亩。特色农业亮点频现。茶叶种植面积3万余亩,实现产值近7500万元;发展蔬菜“三新”技术,蔬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生产各类蔬菜6.3万吨。推进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实施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2个,建成稻虾千亩示范片1个。示范园区持续建设。施集荣誉村成功创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大柳黄金梨、中草药等一批基地改造升级,珠龙蓝莓园获批市级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

    (六)加大统筹力度,城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建管成效显著。实施元山公园、南谯新城道路交通设施完善、滁州高教科创城一期路网等14项重点工程建设,建成道路16.9公里,G328滁宁快通拓宽工程加速推进,新建自来水管网4.4公里、污水管网10公里,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12.2万平方米。文明创建连续六个月获得市考评第一,龙蟠社管中心花园社区、银西社区、银东社区,腰铺镇腰铺社区、乌衣镇锦绣湖社区获“省文明社区”称号。

    美丽镇村各具特色。整合资金5.85亿元开展8个集镇整治和2个中心村建设。成功承办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全市美丽乡村检查考核中排名第一,5个镇村进入前5名。大柳镇、腰铺镇姑塘村、施集镇孙岗村获“省文明村镇”称号。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水利项目建设,建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65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3公里;完成黄沟站拆除重建、滁河防洪近期治理等工程,加固堤防16.8公里,清扩挖塘坝788口,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1座,连续八年省“江淮杯”评比榜上有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紧抓不放,淘汰生活燃煤锅炉4台,整治搅拌站3家、建筑施工工地6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废气达标整治16家;疏堵结合,全区秸秆禁烧连续三年保持零火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开展禁限养区畜禽养殖企业整治,投入904万元关闭养殖户45家。增绿增效工程首战告捷,完成造林2417亩。

    (七)聚焦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80%以上。投入6.87亿元实施27项民生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农村危房改造等5项工程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先进单位一等奖。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500万元,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1787人脱贫,1个重点村出列。抓好已脱贫户巩固工作,有效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救助方式不断拓展。城镇新增就业3800余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教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滁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二幼总园、湖心路小学二期建成投入使用,碧桂园外国语学校成功挂牌,浙江海亮教育集团签约落户,市旅游商贸学校成功创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区教体局获“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完善计生利益导向体系建设,我区获“安徽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六年获省级表彰;投入1350万元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乌衣卫生院获“全国满意乡镇卫生院”称号。注重破解难题,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区工商联获“全国县级五好工商联”称号。

    十件实事进展顺利。祈福生态陵园建设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完成。东坡路初中新建工程主体封顶。施集自来水厂改扩建及老管网改造工程主体完工。滁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工程全部完工验收。沙河桥拆除重建工程、黄泥岗卫生院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完工。政务新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龙蟠红庙社区徐明居民组棚改工程全面完成。南谯新区路网电子警察及标识标牌工程即将验收。清流河(南谯段)防洪治理提升工程按时序进度推进。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持续发挥,编制、双拥、对台、保密、消防、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八)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态势持续平稳。修订应急预案68个,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道路交通等七大领域安全监管,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建成5个标准化农产品检验室。全面推进防震减灾,陡岗社区成功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社会综合治理卓有成效。高标准建设三级综治中心(站),全部达到省级示范创建标准;建立各类调解组织92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本形成。扎实有序开展“双提升”工作,区综治办获“2013-2016年度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乌衣锦绣湖社区获“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称号。坚持“镇为主”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信访积案“清仓见底”专项行动,十九大期间实现“零进京访”。

    民主法治建设再上台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教育,强化纪律规矩教育,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工作规则履职尽责,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法治南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3件、建议47件和政协提案7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压实“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农村基层“三小”专项整治,突出整治扶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36个。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较为困难的一年、任务繁重的一年、压力巨大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奋力前行,力促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力保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认真总结和倍加珍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驻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南谯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区域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是南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部分重点项目建设不快;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多,保民生、促发展的压力加大,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镇域经济不强,集镇基础设施薄弱;部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努力拼搏,扎实做好2018年工作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科教兴区,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稳中求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站稳综合考评“全市前三”。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9.3%以上;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强区,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力争更大作为

    补齐制造业发展短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确定重点帮扶企业,用好工业强区若干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开展培优培强行动计划,着力打好“个转企”、“小升规”等组合拳,确保净增加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提升主导产业首位度。积极推进瑞科特智能电气、博路电气、众望科希盟等项目投产达效,集中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电气设备产业集群、新材料研发制造产业集群,尽快形成南谯特色的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数字化生产车间1个,认定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4%左右。

    放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推进旅游业大发展。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黄圩湿地旅游度假区、仙居谷特色小镇、清流观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按期运营。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引导皖东创业创新基地和腰铺跨境电商产业园做大做强,力争南谯电商产业园获评全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全力支持农村淘宝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促进本地网上消费。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银丰担保公司建设,积极拓展“税融通”、“续贷过桥”业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

    (二)强化项目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谋求更大突破

    全力招大引强。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调整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建科干招商小组,实现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严格项目亩均投资、产出、税收标准,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切实提高项目转化率。力争新签约香港新华集团、河北天山集团文旅小镇等亿元以上项目超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确保全年到位资金65亿元。

    狠抓项目落地见效。切实加强项目调度,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化全过程要素保障和环境服务。抓项目申报,力争申报省级亿元重点入库项目50个以上;做好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网上直报,力争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超25个;东南热电、科茂轨道等10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华开电气、皖宁机械等10个亿元项目竣工投产。

    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在用地保障上,对上争取与对内挖潜并重,使用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加快“已批未供”项目土地供应力度,完成2017年度四个批次增减挂钩复垦和验收,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资金保障上,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深化政银企合作,全面推进“政银担”业务开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力促协众家电、超越环保IPO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推进产城融合,在建设活力新城上迈出更大步伐

    建设产业新城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按照产学研城四位一体的发展路子,着力将高教科创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集聚平台。加快推进汇智湾、军民融合无人智能系统制造示范区、南工大研发区等三大片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科创产业园全部投入使用,文体中心手球馆交付使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签约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0个,竣工投产项目10个。

    建设宜居新城突出规划引领,完成中心城区控规和总体城市设计、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论证报批工作,启动城区供排水、消防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新区路网建设,确保G328滁宁快通拓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开工建设文华路、康泰路等城市干道。新建竹园安置小区二期安置房,启动桂香园小区和白庙小区扩建工程。完善城区燃气管道、供排水管网和垃圾中转设施,提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快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推进新区医院对外合作。优化城区公交线路,力争对接开通高铁站-科创中心-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公交线路,积极发展镇村公交。

    建设生态新城抓生态工程。力争皇庆湖生态公园、滁河风光带景观工程明年建成、对外开放;确保汇智湾片区景观工程完工;实现元山公园、双迎公园开园。提升新区道路绿化品质,打造一批城市精品游园绿地。实施新城绿化攻坚行动,实施明德路、康庄路等9条道路绿化景观工程,新增绿化30万平方米。抓城乡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提高南谯新区及周边市容市貌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改造乌衣垃圾中转站,新建腰铺垃圾中转站,调整全区环卫设施布局和功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深化改革创新,在激活发展动力上释放更大潜能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放管服”,衔接落实上级部门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建立区镇两级公共服务清单和区级中介服务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电子网络化进程,新增私营企业600户、个体工商户1570户。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镇卫生院按病种定额付费制度,严格落实接转诊制度,做好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运用,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探索建立“林长制”。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创建森林村庄4个。全面落实“河长制”,打好治水攻坚战。

    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5亿元以上。大力培育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夯实创新创业平台,高教科创管理中心2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运营。力争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持续加大招引高层次团队来南谯创新创业力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五)加快乡村振兴,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实现更大突破

    做靓现代农业特色。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方向,以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实现农业经济突破发展。加大示范园区带动力度,提升滁州菊花博览园、太平瓜蒌种植园等标准化(特色)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增效示范基地建设,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家、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家。激发农业生产活力,大力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深入开展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新增新型经营主体80家以上,鼓励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争创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县)”。

    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加快推进沙河、腰铺、黄泥岗3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实施省级章广体育特色小镇项目,扮靓黄泥岗镇张浦郢村、珠龙镇珠龙村、章广镇孟洼村3个中心村,逐步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助推菊茶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葡萄、草莓、蓝莓等水果产业经济,统筹发展果品采摘、休闲农家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管长效机制,推行日常管护考评制度,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促G345黄泥岗道口至西阳段开工建设,保障滁州西环高速建设。启动X004线皇甫至章广段改造工程,建成乡村级道路畅通工程60公里。完成清流河防洪治理提升工程、解放站枢纽工程,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1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启动沙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完成沙河、黄泥岗及张浦郢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六)加强社会建设,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争取更大成效

    落实民生保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升群众满意度。推进精准扶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面构建防范返贫保障机制,筑牢稳定脱贫基础。积极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鼓励各类创业主体发展,实现创业人数大幅增加。探索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救助体系,进一步落实“一门式受理”等制度。

    统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基础工作,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夯实基础。加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东坡中学如期交付使用,永乐小学整体完工。加强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建设,强化计生优质服务管理,提升卫生服务条件。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改革,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民办好实事。投入1000万元改造龙蟠湖心小区、新建小区、公安局宿舍等3个老旧小区。投入1.2亿元新建永乐小学。投入600万元完成3座危桥改造。建成施集镇、章广镇3公里水库移民道路工程。设立20个村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投入550万元完成大柳卫生院搬迁。投入350万元实施珠龙卫生院医技楼新建工程。投入45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管网延伸工程。投入3000万元实施南谯新城路网亮化、自来水管网完善工程。投入9000万元实施南谯新城道路绿化工程。

    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争创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市(区)”。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能力。规范信访程序,解决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依法治区进程。

    支持各类群团组织开展活动,统筹抓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编制、档案、保密、防震、减灾、科协、残疾人、老干部、老龄人、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七)牢记为民宗旨,在强化自身建设上作出更大努力

    坚持勤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推进镇村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务服务电子网络化进程,逐步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体系建设,全面扩大政务服务品牌效应。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实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确保政府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深化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提升政府效能,建设实干政府。坚持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抓好落实,坚决维护区委权威,精准高效地把区委的主张变为行动,坚决做到党委有要求、政府有行动、落实有成效。健全完善奖优罚劣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目标任务项目化、推进工作时序化、落实工作责任化、督查考核常态化”,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政府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实干实为、善做善成。

    加强廉政建设,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把政府行为置于阳光之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做到廉洁从政,不越制度“底线”,不碰纪律“高压线”。严格落实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各类腐败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以清正廉明的作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南谯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推进美丽南谯建设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