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谯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19 10:51
    【字体:打印

    南谯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防震减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谋划好、编制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平安南谯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安徽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滁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南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南谯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防震减灾工作成效与形势

    (一)南谯区“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南谯区委、区政府和滁州市地震局的正确领导及高度重视下,我区防震减灾事业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新格局。

    1防震减灾工作保障坚强有力。主动适应大应急全灾种管理体制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建立了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的关系。制定了南谯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优化成员单位配置,凝聚各方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共治、协调规范、运行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区用于防震减灾科普馆室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科普宣传等方面总投资约260万元。

    2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逐步提升。依托滁州市地震监测台网,紧密与全椒县、来安县等周边县市区地震台站、宏观观测点联系,达成资源共享。不断优化震情跟踪手段和资源,目前我区现有群测群防观测点7个,防震减灾助理员11人,各站点负责人履职尽责,认真做好辖区范围内地震异常核实及分析研判等工作。 积极配合和推进省、市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安徽省GNSS大地形变地震前兆观测网等工作。

    3震害防御基础不断夯实。积极配合并推进滁州市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及危险性评价项目在我区的施工工作。将抗震设防要求核定事项纳入安徽省政务服务网滁州分厅、安徽省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和滁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三大平台。十三 期间,全区已累计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事项130余件,验收80件,按照一法一条例,对辖区各中小学校、医院、高层住宅、大型商业体等多个重大建设工程开展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根据滁州市地震局有关会议及文件要求,我区南谯经开区已完成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落实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创建省、市级地震安全示范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先后有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所被评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与区住建交通局紧密联系,加强我区各镇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每年开展建筑行业抗震设防工匠培训,累计超过300人次。编制并印发《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手册》、农村民居设计图集等资料,大力提升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水平,不断提高我区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意识和思想觉悟。

    4应急综合响应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区形成一套符合实战要求的地震应急救援及综合响应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在区人武部设立一个集地震应急处置、震情会商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地震应急指挥部;编写了《南谯区地震应急指挥手册》和《南谯区地震应急预案》等文本资料;重新调整了1只由南谯区人武部应急连综合救援排30人、南谯区消防救援队伍30人、南谯区科技局14人共计74人组成的南谯区地震应急救援队以及1支社会大型机械设备救援队伍,目前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志愿者有79人(辖区各中小学校科普志愿者60、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15人、科普馆讲解员4人);在2018-2020年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下,截止2019年底,我区已建成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个、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个,结合我区各中小学校操场、社区小广场、公园绿地等设立了40多个震后临时应急疏散点,形成小震不乱、中震能战、大震不瘫痪要求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5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立起集教体、科协、消防、应急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机制,利用二郎庙会“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江淮普法行“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10·13”国际减灾日、国际志愿者日等各类重要时段,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地震科普知识在全区得到广泛普及。一是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场馆建设,在滁州市第四小学、永乐小学、阳明社区、湖心路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4所地震科普馆,采用分批次组织中小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团体等观摩相结合的形式,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免费开放。二是指导学校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及科普讲解大赛活动。20184月,组织滁州市第八中学学生参加安徽省防震减灾知识大赛获得初中组三等奖;2020年精心推荐4名选手参加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其中永乐小学李迪老师夺得省一等奖,另两位教师获得优秀奖。三是编印了《南谯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单》、《抗震避险与生活急救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动物地震宏观异常分析》、防震避险知识海报、宣传手提袋、围裙等宣传品,在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及入户走访调查等时段中免费向辖区各机关、学校、企业、工厂、社区、农村、家庭赠阅发放。四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走向多元化信息化,以南谯区政府网站、区政务微信微博、滁州日报、“FM98.3”广播电台等多种传媒载体,向社会各界传播各地震科普知识。

    (二)南谯区“十四五”防震减灾工作形势

    1政策任务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滁州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加快大江北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做好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并多次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把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指示和要求是我区十四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

    人民群众安全需求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需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房屋建筑抗震安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能力等防震减灾安全需要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

    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滁州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是滁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滁州,保持总量全省前三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对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2滁州市及我区地震形势概况

    滁州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层核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员,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江淮地区重要枢纽。滁州市地震地质构造较复杂,华北断块区和扬子断块区两大构造单元在此接壤,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从我市定远县、凤阳县和明光市穿境而过,与滁河断裂交错、与来安溧阳断裂相互切割。除此之外,我市境内现已探明的地震断裂主要有五条,分别是:滁河断裂、来安-溧阳断裂、滁州-溧水断裂、临泉-刘府断裂和颖上-定远断裂。我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大多数为VI度,其中我区章广镇为VIl度。

    近年来我市及我区周边一系列的地震地质活动表明我市仍然存在地震灾害的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震灾害已经由单纯的自然灾害转变为综合的社会灾害,高层建筑、高铁、城际铁路、水库大坝等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一旦遭受地震,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与此同时,我区防震减灾事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防震减灾工作投入和保障不足;地震监测预警手段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快速处置能力较弱;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难度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公众对地震及其灾害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等问题。全社会齐抓共管,主动防灾减灾救灾的氛围还未完全形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地震灾害防治能力,减轻地震灾害防震风险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南谯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保障服务,注重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障南谯区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为引领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南谯中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辖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管理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灾害规律,坚持源头防治、以防为主,做到防灾减灾救灾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风险防治水平,增强全社会抵御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坚持服务公众,创新科技支撑。坚持围绕滁州市地震局、南谯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满足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安全的需要,摸清社会公众需求,制定服务清单,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产品。不断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强化科学技术对公共地震安全服务的支撑,建成适应需求、快速响应、集约高效的新型地震安全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法治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夯实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实现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科普宣传体系的全面完善、全面规范、全面创新、全面提高。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现代智慧防震减灾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地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事业基础更加坚实。全区基本具备综合抗御4.5级左右地震,在遭遇相当我市基本抗震基本烈度6.0级的地震时,做到辖区范围内房屋基本不倒,社会保持稳定,实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乱的综合防御目标。

    具体目标:初步建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格局,协助滁州市地震局完成完成滁州市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探测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完成辖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和乡镇农村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实现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等基础设施抗御相当于本地基本烈度的地震;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创建供需对接、便捷智能、综合性的防震减灾智慧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产品,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

    三、“十四五”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南谯区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主要任务是:提升地震预警监测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增加防震减灾投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队伍,推进新时代南谯区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一)全面增强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

    不断完善三网一员宏观观测体系建设。优化调整我区三网一员宏观观测网点布局,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网一员观测体系。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供给渠道,发挥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群测群防信息员的作用。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1实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调查。结合我区实际,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治理和服务为链条,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重点隐患排查,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2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按照把地上搞结实的要求,实施乡镇、街道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有条件地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

    3协助滁州市地震局完成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继协助我市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及危险性评价工作,推进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及危险性评价成果运用,完善城市地震安全基础信息,建立地震害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及相应技术支撑系统。

    4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实现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全覆盖。严格按照防震减灾一法一条例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要求,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落实监督问责机制。

    (三)全面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

    1完善地震应急响应预案体系。突出组织体系、地震事件应急响应、地震谣传事件应急、重要时段值班值守和地震应急保障等内容,修订完善南谯区地震应急响应预案,制定震情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置模版,做好震情发布、信息共享、协作联动、快速响应等环节工作,实现地震应急响应处置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

    2强化地震应急响应演练。加强与临近市县区部门以及长三角区域协同联动,开展跨区域、多部门联合地震应急响应演练。以信息速报、灾情调查、震时救援、震后科普为主要内容,举办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班。加强现场指挥、装备实操,队伍协同演练,提升现场工作队地震应急响应实战能力。

    3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信息化支撑能力。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建立完善地震应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提升地震应急响应信息化程度和处置保障能力。

    (四)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1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机制。加强与区融媒体中心、教体、应急、科技、科协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凝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合力。

    2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创建。联合区应急、教体、民政、科协等部门,积极推动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争创省级以上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工程,提升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3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综合场馆建设。综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采取政府支持、部门自建和共建等方式,十四五期间辖区新建1-3所防震减灾科普场馆,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综合防震减灾科普馆和宣传教育基地。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运维管理,定期新增和更新布展内容,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作用。

    4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重大地震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拓展互联网+科普宣传、微信平台等方式,发挥广播电台、电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传媒作用,创新宣传方法、拓宽宣传渠道、强化教育引导,为社会公众提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市场化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创作、活动策划和承办,提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吸引力。继续扩大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公共场所等开展防震减灾应急避险科普知识讲座及疏散演练活动,不断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科普整体素质。

    (五)全面强化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能力

    1加强防震减灾法制规划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组织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调整完善我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增强防震减灾协同联动机制。

    2强化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建设法治南谯八五普法要求,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我区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开展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3完善防震减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防震减灾工作督查检查工作制度,落实市、区政府防震减灾目标绩效考核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各镇、街道、各部门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

    四、“十四五”防震减灾重点工程项目

    (一)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治理项目

    建设目标:全面摸清我区城镇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编制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报告,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推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为平安南谯和安全城市建设提供地震安全基础信息数据。综合利用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探索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及服务工程示范应用,为全省开展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及技术服务提供经验。

    建设内容: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探明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实施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建立震后灾害快速评估模型和数据库。全面推进南谯浦口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国土综合利用和城市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新改扩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危险源提供抗震加固技术服务,改善四最营商环境。

    (二)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协助区应急管理局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提升城镇综合防御地震灾書风险的能力。

    建设内容:每年新建1所市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专项工作规划,依法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主动听取防震减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困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能,明确各项目标任务的牵头单位和协作部门,确保完成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防震减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责任制,将防震减灾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落实工作责任。依法落实地震工作机构职能职责,优化人员结构,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三)保障经费投入。区政府要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和增长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将防震减灾重点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公共服务和示范创建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

    (四)强化人才培养。建设与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构建不同年龄层次、专业类型和科技特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防震减灾干部队伍,为建设现代化防震减灾事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关于印发《南谯区“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