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区司法局2021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2-05-25 10:50
    【字体:打印

    南谯区司法局2021工作总结及2022年

    工作安排

     

    2021年以来,南谯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2021年南谯区司法局荣获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全市政府立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房屋征收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南谯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合法性审查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南谯区司法局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政治建设,坚持党建总揽,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提升支部战斗力、队伍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了净化机关政治生态,突出“司法为民”实现机关作风风清气正。

    (二)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

    一是夯实依法治区基础。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建立领导干部年度法治述职制度,建立法治重点工作指引、提醒、警示清单和督办工作制度,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委新一轮巡察内容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提出问题,交办整改。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度学习计划。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报告会和全区领导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区委书记带头讲法治课。全区11个镇(街道)、55家区直单位以党委(组)理论中心组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三是加强合法性审查。对区政府及其部门报送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合同计150余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建议及意见80余条,从严把好法律关,保障重大决策依法合规,有效避免了相关违法行为发生四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印发《南谯区司法局贯彻落实<南谯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实施细则》,与江阴司法局对接并开展双对标活动,全面清理与优化营商环境不相适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梳理印发告知承诺制事项共18项,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市场主体准营等案件2900余件。

    (三)以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协助区政法委草拟南谯区矛调中心建设方案,推进辖区矛调中心建设;完善调解员培训制度,根据调解员需求,有针对性开展调解培训26次,有效提升辖区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水平;召开规范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指导辖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立、调整;成立人民调解专家库,健全扩大调解范围,为群众所急切需要解决的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性调处人才服务;开展常态化摸排,发动人民调解组织深入基层,源头预控,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应调尽调、抓小抓早。

    二是扎实开展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帮扶。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外出请假专项活动,将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录入综治平台,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强化社区矫正支撑保障;强化教育帮扶,先后开展党史、国学、法律常识、警示等社区矫正教育学习6场次,受教育人数500余人;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与安徽省现代心理研究院开展交流合作,建立示范基地,利用其专业的师资力量开展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与心理辅导;开展技能培训摸排,为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报名参加技能培训,提高生活技能,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是稳步落实安置帮教人员衔接及远程探视。一方面为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与监狱及释放人员家属联系,落实必接必送,并制定帮教方案,成立帮教小组,做到“一人一档”,定期走访。另一方面为服刑人员家属提供“贴心化安排”。为方便家属探视,将视频探视点向基层司法所延伸,节约了服刑人员家属的探视成本,稳定了服刑人员和家属的情感,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同时与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对接,建立远程会见协同机制,辖区居民可申请探视在江苏省监所服刑人员,同时也接纳浦口区居民前来申请会见安徽省监所服刑人员,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

    (五)以司法为民为目标,优化细化便民法律服务

    一是提升完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区级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打造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X为模式的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级依托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个;村级依托村(居)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87个。制定《关于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水平实施细则》,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企业能力水平推动律师事务所与区工商联所属商会开展工作对接,建立“万所联万会”联系合作机制,共同深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

    二是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服务社会弱势群体。扩大法律援助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项法律援助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申请上门服务;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覆盖人群,对农民工欠薪、工伤法律援助免于经济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受理。今年来,已受理上门援助申请3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26件,免费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三是加强法律服务机构日常监管。健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法律工作者行为规范化。加强律师事务所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律师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鼓励律师事务所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诸如破产管理人、参与政府合法性审查等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

    六)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根本,打造“八五”普法新亮点

    一是在落实普法责任制上下功夫。制定《普法责任制清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发挥各类普法组织功能作用,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为重点普法对象,以《宪法》、《民法典》为重点普法内容,在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法治宣传进万家”等普法活动,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掀起学法热潮。全年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00余场,法治讲座百余场,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

    二是在提升普法时效性上下功夫。针对开车出行人群越来越多的趋势,在FM98.3南谯广播电台上下班点播放《法治滁州》普法栏目,今年以来已播放45期,听众反响良好;针对群众更易接受沉浸式体验教育的心理,打造声光电于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验馆,打破多年来我区无大型普法基地的局面,提升普法实效。体验馆于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接待参观12场次,约450;充分利用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投放各类普法活动动态、法律法规解读等法治信息,让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了解法律走进法律。

    三是在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上下功夫。完善“法律明白人”定向服务所在村和社区,参与到基层自治、村居民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中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及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协助村(社区)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将法治元素和内容充分融入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一条街等120个阵地中,实现行政村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治学校全覆盖,让村民处处见“法”、心中有“法”今年新增3个省级、6个市级、12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目前全区共有1个国家级、7个省级、24个市级、3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研究制定法治南谯建设规划、南谯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重大事项应审必审、应审尽审。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组织开展行政应诉工作培训,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逐步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和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

    二是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强化“智慧矫正中心”应用;推动社区矫正基础数据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平台对接,将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纳入公安机关信息化侦查范围;推进长三角社区矫正协作工作试点,建立与接边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协管、脱漏管协查、收监执行协助等规定;建立区、(镇、街道)两级矫情分析研判机制,加强社区矫正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健全完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

    三是制定并启动本地区“八五”普法规划,扩大区级法治宣传体验馆的使用范围,加强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及法律明白人培育,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江淮普法行”“12.4”宪法日等普法活动,通过精准菜单式普法,增加普法实效性,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四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开展法援案件满意度调查,对已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全程跟踪、督办,对已结案案件进行回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五是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强化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六是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实体和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三个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继续狠抓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建立“双向培养”制度。着力优化公益法律服务质量,组织专职律师、公职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