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10 10:05
    【字体:打印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和分类

    1.什么叫人畜共患病?

    答: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2.人畜共患病是如何分类的?

    答: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方法很多,总的讲,可以根据病原、流行环节、分布范围、防控策略等需要分类。按病原分为三类: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狂犬病等;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另一类为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3.人畜共患病有多少种?

    答: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炭疽、狂犬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就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4.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哪些?

    答: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禽流感、口蹄疫、链球菌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破伤风、狂犬病、肉毒梭菌中毒病、猪丹毒、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住肉孢子虫病、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等。

    5.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主要对人类健康、畜牧业安全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人类大批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带来生物灾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6. 人畜共患病有哪些特征?

    答:人畜共患病的特征主要有群发性、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五大特征。

    7.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畜、病禽等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和病人等。其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为传染源。人作为其传染源的病很少,主要的有结核、炭疽等。

    8.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和节肢动物传播。如通过飞沫、飞沫核或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结核、布鲁氏菌病等;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品可以传播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可以感染破伤风、炭疽等;通过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节肢动物的叮咬可以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9.人与家畜对人畜共患病的易感性有什么不同?

    答:人畜共患病对人和家畜都有侵袭力。但是,人和家畜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感染后所表现的临床特征也不同。有相当多的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后仅呈隐性感染,而人则不然,常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10.什么叫自然疫源性?

    答: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家畜的感染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三、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控

    11. 人畜共患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诊断和免疫血清学诊断等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疾病的感染途径、流行特征和疫情监测结果进行诊断;病原学诊断主要是采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查;免疫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反应进行诊断,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琼脂扩散实验、中和实验等。

    12. 人畜共患病诊断工作的防护要求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诊断工作是个危险的工作,可能会深入疫源地、接触病原、感染发病并扩散病原。因此,不仅要穿防护服和注意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也要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

    13. 怎样做好人畜共患病的监测?

    答: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是在诊断基础上,对疫情进行长期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影响疾病发生、传播和流行的因素,掌握疫病流行规律,进行疫病风险分析和评估。人畜共患病监测是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意义重大,其监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动物疫情监测,即选择一定的样本,用规定的方法进行疫病分布情况检查和疫情统计分析;二是人间疫情监测,即对卫生系统公布的人畜共患病疫情进行统计和分析,注意人间疫情的发展变化情况;三是疫源地监测,即研究和分析疾病在地理分布上其疫源地的消长和变化规律。

    14.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原则是什么?

    答:人畜共患病也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各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干预后,可以防止其发生。总的防治原则有以下5项:

    1)做好监测工作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实践证明,做好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

    2)控制和消灭感染动物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检查和治疗人群中的病例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卫生监测的主要对象,一旦受到感染应及时予以治疗。

    4)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搞好饮水、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重要措施。

    5)提高免疫力给人群和动物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抗病能力。

    15. 人畜共患病预防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预防的关键措施就是要消灭病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环境卫生,根除动物传染源人畜共患病的预防,首先就是要坚持科学的饲养和卫生防疫制度,采取免疫和净化等措施消灭动物传染源,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2)严格动物检疫,切断传播途径许多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暴发,都是由于患病动物或产品的流动引起的。因此,要加强检疫工作,加强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控制疫病的传播。

    3)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主要是整治好环境,消除有利于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等孳生的环境条件。

    4)注意个人卫生,提高防护能力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地表水,防止蚊蝇叮咬,保证饮水清洁和食品卫生,提高抗病力。对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16. 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人畜共患病的处置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依法处置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

    2)做到“早、快、严、小”一旦发生疫情,要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当发生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时,兽医和卫生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疫情通报,共同在现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和人间疫情的处置、疫情预测预警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