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镇巧用“加减乘除”法交出乡风文明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2-04-29 10:34
    【字体:打印

    近年来,大柳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巧用“加减乘除”法,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贴心优质服务,积极培育向上向善力量,让文明新风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扎根。

    聚焦阵地建设,在资源整合上做“加法”。通过全面摸排全镇现有各类资源,盘活8处闲置宅基地,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党群连心驿站等阵地,打造“党建+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聚壮大,形成一站多点阵地体系,使文明实践场所利于更多群众,做到群众到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同时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从集镇向农村、中小学校、非公企业延伸,将村头村尾、田间地头等“小微”场所拓展为文明实践点,使文明实践全域铺开。

    倡导文明新风,在移风易俗上做“减法”。出台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明确红白理事会办理流程,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发动20余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志愿者参与其中,形成广泛的正面推动力量,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里。通过宣传栏、文化墙、悬挂条幅等宣传形式,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群众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丰富群众生活,在特色活动上做“乘法”。该镇打造非遗民歌唱小康志愿服务项目,在南谯民歌固有的歌曲基础上进行延展、改编,创作《滁州文明16条》2.0、《四代人的绿色守望》《婆与媳》等曲目超过50首,将政策理论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身边的典型事迹用琴书的形式展示出来,把家长里短“小故事”搬上舞台,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自成立以来,共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军营、进社区等文艺演出活动180余场,受益群众12000余人,让“非遗”文化“飞进”寻常百姓家。

    纾解急难愁盼,在社会治理上做“除法”。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有热忱、有能力、有威望的群众拉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组建由“五老”人员构成的矛盾调解队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房檐、地头,有效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整合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力量,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治中心—网格长—网格员—农户”的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主动靠前、精准对接、多元服务的新格局。今年以来,该镇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多形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乡风文明注入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