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4 11:13
    【字体:打印

    ——20221225日在南谯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班子的起步之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复杂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班子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

    一年来,我们全面争先进位,经济运行赛出了新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五个月领跑全市,在全省三个季度的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位列45个市辖区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一名。

    项目投资起势发力。把扩大有效投资贯穿经济工作全链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新竣工33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竣工率分别达103.2%114.3%29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28个入库纳统、入统率96.6%。建设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七个月位居全市第一。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50亿元的博晶显示科技、30亿元的弗我智能制造项目等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了南谯速度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出台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强区政策,新增规上企业23家、总数达125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6%、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9.9%31.2%211.7%。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46个,完成技改投资18亿元、增长15%以上。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均实现零突破。获批省级首台套认定企业3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各2家,企业上云”10家。在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排名二类县市区前列。

    现代服务业态势良好。新增入库重点服务业企业11家、纳税超500万元总部经济企业4家。工大开元完成股改,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8家。举办综合性促消费活动6场,发放各类消费券超500万元,撬动消费超2亿元。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7家,招引电商企业10家,实现网络销售额22亿元,南谯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顺利完成2022省自驾游大会、中国农民歌会分会场等活动承办工作,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上榜全国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17%

    现代农业稳产增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应对旱情、热害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步提升。积极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5%。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总产值达21.2亿元,增长80.9%、居全市第一。麻栎全产业链、茶产业产值分别突破23亿元、4亿元,获批全省食用菌发展示范区。巨大饲料、佳茂食品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穗农业获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个,西涧春雪获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一年来,我们全力抢抓机遇,双招双引取得了新突破

    双招双引再结硕果。开展招商引资质量突破年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和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链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初具规模。探索实施了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通过资本赋能助力招大引强,累计参与组建洪泰智造新能源、西证显示等10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73.2亿元,今年实现投放5.05亿元。博晶科技等25个项目实现当年转化,转化率达67.6%、创历史新高;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15亿元,同比增长21.7%。建立东南大学南谯引才工作站,新引进院士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70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3个。

    营商环境再有提升。深入落实一改两为,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等活动,办理企业诉求2089个,新增市场主体5379户。狠抓重点领域指标提升,3项一级指标评议得分进入全市前三,民企评营商市场主体满意度得分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市前列。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推行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完成全市首宗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挂牌,一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要素保障取得实效,获批建设用地指标5373亩;出让工业用地27宗、为近年来最多,其中标准地出让12宗;获得融资授信58.1亿元、到位资金29.6亿元,完成直接融资5亿元;落实上级补助资金4.9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3个、中长期贷款项目17个;新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金额18.4亿元,创新推出园区贷等金融产品,发放信贷资金4500万元。

    科技创新再添助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总数达8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5.6%、居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4.4亿元、增长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04件、居全市前列。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超越环保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揭榜挂帅项目,利维能动力电池、沃林蓝莓分别获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与双一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4项,选聘首批科技副总”10人;久盈膜获评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一年来,我们全速加快建设,园区平台呈现了新面貌

    新型功能区展现雏形。抢抓三区三线划定机遇,省际毗邻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86平方公里。启动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二期控规、土地成片开发方案顺利获批,征收土地4802亩,8平方公里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新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2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期、二期项目全面完工,34万平方米三期、四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银禧新材料、众博新材料等项目迅速开工,亚芯微电子、越好半导体、凯撒新能源等项目顺利投产。南浦两地社会治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多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新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135项。

    高教科创城稳步提升。中航未来职业学校、省际毗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艾佩达精密制造、建功智能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引进院士、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4人,获批市“113”团队1个。上工大(滁州)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南航先进旋翼飞行器研制项目成功入驻,中关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滁州大学科技园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高教城建投集团获AA级主体信用评级。

    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南谯经开区立足与新型功能区相匹配,签约上下游及关联产业亿元以上项目10个。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均超40%。深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应评尽评,盘活僵尸企业6家。获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沙黄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6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程,超越汽车拆解、惠宏锂电池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

    一年来,我们全域一体发展,城乡环境实现了新改善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南谯新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实施3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滁阳路、龙兴路、康庄路延伸段建成通车;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式运营,市五院新院区全面开诊,旅游商贸学校南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滁河治理新增工程及清流河乌衣老街段、南谯段防洪治理工程扎实推进。主城区形象品质持续提升,腰铺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开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建成运行;改造棚户区4282套,征收房屋1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5406套,新增5G基站299个。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垃圾分类试点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接续实施,国检复评、新一届省级文明城区迎检工作顺利完成。

    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围绕一环两带示范区,谋划实施项目31个,总投资10.7亿元。完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个重点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5公里、道路养护92公里,超额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4%盘活闲置宅基地1026宗、闲置住宅1007宗,市本级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全国首单6.3亿元金融+宅改试点项目贷款落户南谯。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4个、占比提高至39.7%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创新创业基地项目2个。施集镇井楠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麻栎产业示范园正式获批。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荣获一类县市区第五名、第七名。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以最大力度、最大投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秸秆禁烧连续八年零火点,PM2.5浓度下降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80%。单位GDP能耗下降2.9%。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坚守断面保碧水攻坚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行动,排查整改问题86个,百道河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明湖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深化林长制改革,人工造林6036亩、森林抚育2万亩,创成省级森林村庄5个;完成3.6万吨林业碳汇VCS项目评审,碳汇交易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来,我们全心全意服务,民生事业得到了新提升

    暖民心行动有力有效。34个监测指标全面完成,城市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801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41个;新增城市停车泊位8673个、公共停车泊位1544个;改造提升菜市7个;配建、改造健身设施34处;新增幼儿托位321个、公办幼儿园学位3180个;开展徽菜师傅培训190人次,家政服务培训3100人次、新增服务人员650人;创新高校与属地共建老年大学分校模式,实现镇街老年学校全覆盖。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完成民生支出27.8亿元,占支出总额的85.3%10件为民办实事和16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建成电动车充电车棚4.3万平方米,改造公交站台21个、危桥4座,滁宁快通隔音墙及智能水位预警提示系统投入使用。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7%8.5%3.2%,发放城乡低保、特困救助金4709万元。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万桥社区获评全国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滁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创业路小学扩建项目加快建设,醉翁小学全面办学、敬梓中学开学招生,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省十五运保障任务。《南谯民歌》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金玉滁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小伍说书入选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系列十佳阅读推广活动。谯梁夜市先后在安徽日报、人民网刊登展示。国家级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在全省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一年来,我们上下众志成城,社会治理展现了新担当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疫苗接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突出以快制快,迅速扑灭多起突发疫情,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1+5+N”信访工作机制和“1+1+7”效能管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累计排查隐患1979件、化解率95.45%,进京赴省访实现批次、人次双下降,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安保维稳任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居民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等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银西社区入选第五批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加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大柳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地震、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外事、供销社、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进步。

    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政治自觉。我们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承办区人大议案2件、建议87件,区政协提案72件。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下降2.2%,文件会议、督查检查不断精简规范。我们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回首这一年,我们慎终如始、砥砺奋进,在困境中实现了南谯发展的新成效;这一年,我们勇立潮头、争先进位,在逆境中赛出了南谯发展的新风貌;这一年,我们剑指项目、决战园区,在新机遇中展现了南谯发展的新作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辛付出、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谯建设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综观大势,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类风险不容忽视。正视自身,对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对标全区人民的更高期盼,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够高,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亟待增强;一体化发展还需进一步突破,产业招引、项目建设仍要进一步提质提速提效;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明显,乡村振兴推进力度亟需全面加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等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现代化新南谯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421”奋斗目标,围绕区委提出的两个主攻、三大突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先、企业为基、产业为要、民生为本,不断开创经济强、城乡美、百姓富的现代化新南谯建设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在全省市辖区经济运行赛马评议、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站稳第一方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推动各项指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围绕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抓发展,三次产业协同并进

    招大引强,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不动摇,紧盯主导产业,深耕细分领域,精准挑商选资,紧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国企央企和500强等,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链上项目,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35个;其中,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工业项目占比超70%,实现百亿项目新突破。树牢落地比招引更重要理念,紧盯开工建设、入库纳统、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全周期保姆式服务项目,无条件无障碍为企业帮办代办手续,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0个、新投产25个以上,签约项目转化率超50%,力争在全省投资赛马、招大引强赛马中获激励。

    强二优三,提升双轮驱动力。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一起抓,一体推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行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实施企业提质降本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增战新产业企业5家、产值增长40%。推动科创+产业发展,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双提升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各1家。深化产学研合作,登记科技成果200项,授权发明专利14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以上,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智能工厂2个。提升服务业发展,优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培育入库重点服务业企业15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扩展重点商圈,点亮夜间经济,加速集聚性、接触性消费恢复。优化流通网络、创新商贸业态,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推动电商快递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园建成运营,新增电商企业15家,实现网络销售额超25亿元。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牵引,实施风景道提升工程,高品位打造沿线节点。有序推进工大开元等企业上市工作,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家,完成上市股改企业2家。开工建设城投大厦,加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企业招引培育,新增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培优育强,激发农业新活力。接续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改造提升2.3万亩,实现大托管”3.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2.5万吨。依托中茶所双新示范基地等,加快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加大农机产业培育、农机装备推广力度,创建市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6%。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3000万棒食用菌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施集食用菌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产值增长15%以上,特色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创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0个、农民合作社5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二)聚力建平台,三大板块联动发力

    加快新型功能区建设。围绕扩区、招商、赋能三大方面,抓好六个十:推进征地拆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德兰明海、泰和九思、凡儿特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10平方公里初具规模;建成4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10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加快毗邻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完善电力、管网等配套设施,推动启动区一期、二期联通,基础设施投入超10亿元;紧紧围绕半导体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全力招大引强,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百亿级项目再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新增基金投放10亿元以上;推动飞利浦智能家电、博晶显示科技等项目达产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家;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启动10家企业培育上市计划。进一步优化新型功能区体制机制,整合南谯经开区、南谯片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等有关力量,切实增强内生动力。

    推动高教科创城发展。紧紧围绕高教+科创定位,加快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试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着力建高校,加快建设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中航未来航空职业学校。着力引人才,促进创新平台、科技项目与高层次人才良性互动,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超25人。着力攻科研,推动创新平台集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5个,滁州大学科技园创成全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着力聚项目,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抓好项目招引建设,培育入库重点服务业企业8家,实现营利性服务业收入5亿元;积极创建滁州软件园,入驻软件开发类企业10家。

    促进经开区提质。突出融合发展、提质提优,加快实现与新型功能区配套一体化、发展一体化、项目一体化。完成红花湖路、皇庆湖路延伸段等14公里道路建设,配套实施12.8公里雨污水管网等建设工程,220千伏法华变电站建成投用,110千伏牛庄变电站开工建设。抓好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16%。开展经开区提质扩量增效三年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覆盖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差异化实施要素资源配套政策,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僵尸企业5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启动管委会+公司改革。沙黄工业集中区重点推进道路、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工业项目5个、新投产6个。

    (三)聚力增动能,三个环境持续优化

    提升亲商安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目标,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做优扮靓亭满意 谯头堡营商环境品牌。以服务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依托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活动,切实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企业诉求办结率达100%、企业满意度高于全市平均。持续壮大民营经济,完善市场主体支持政策体系,新增民营企业1500家、个体工商户3300户。深化双对标行动,抓好15个重点领域指标和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确保在季度评议、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积极引导行业商协会高水平发展,更好发挥联络政企、链接市场作用。扎实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环境。围绕产业、置业、就业有机融合,加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一环两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引导各类资金向风景道沿线重点示范村集聚,扎实推进章广精品果园、大柳滁菊产业示范园、施集茶香半岛、珠龙蓝莓果蔬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国家麻栎产业示范园一期建设,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积极推动木炭出口权获批,争创国家级特色区域麻栎之乡。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完成施集丰山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启动大柳赵巷、施集棵子卫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6个重点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新一轮规划保留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成农村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沙黄、珠龙水厂改扩建工程,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2.1公里、养护提升85公里。

    打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五控落实,持续降低PM2.5浓度,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开展清流河乌衣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攻坚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河道综合整治,确保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固废危废监管,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扎实开展滁河、皇庆湖幸福河湖建设。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3万亩,建设国家战略储备林20万亩。落实碳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完成能耗双控年度目标任务。推动碳汇产品入市交易,探索森林碳汇开发利用新路径。

    (四)聚力促创新,三项改革继续深化

    推深做实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入股、合作、退出等多种盘活路径,健全宅基地跨集体有偿使用、资格权重获与保留等制度体系。深化田长制改革,推行耕地网格化监管,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机制,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扩面,探索农业标准地等供地新模式,推进承包地确权确亩不确界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完成71个村(社区)政经分离,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创新经营机制,力争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50%。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范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提速提质提效上狠下功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扎实做好365不打烊”“跨省通办和商业广场政务服务便民站建设,丰富7×24小时自助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加快涉企服务部门职能转变,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首席服务员工作模式,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部门横向互动机制,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的政务生态。

    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完善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广使用,进一步强化一网统管建设,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适时启动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5+N”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有效化解重点信访积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完善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与浦口区共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一镇一委一站建设,健全基层消防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警务联防合作,持续做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统筹抓好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全力守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五)聚力办实事,三大民生不断改善

    办实事暖民心。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5%以上,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持续推动十项暖民心行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超55%。聚焦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新增老年助餐食堂(助餐点)18个、老年学校3个,推广老年大学教学点校地共建模式;新增幼儿托位4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250个。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兜底线保民生。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把工作重点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着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实现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三类人群动态监测帮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棚户区改造5000套。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站、社工站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区。落实社保扩面征缴及城乡低保提标,持续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工作。

    优服务解民忧。加快实施腰铺片区城市更新,开工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项目,清流河乌衣老街段、南谯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积极推动南浦一级公路(南浦滁河大桥)项目。完善明湖新区社会事务承接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高效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动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统筹教育资源,开工建设旅游商贸学校南校区二期,加快推动创业路小学扩建、湖心路小学二期扩建工程,新增公办幼儿园7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完工,新建银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成省级卫生乡镇2个。繁荣文化事业,完成十五分钟阅读圈建设任务,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深度对接。全力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

    统筹推进国家安全、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双拥、人防、外事、地震、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们创新民生实事产生方式,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及会商研讨,遴选形成了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大会票决后组织实施。我们将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六)聚力强保障,三大要素供给有力

    强化土地保障。切实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土地增减挂钩2000亩,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完成1000旱改水工作,力争获批建设用地指标超5000亩。深入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一地一策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实施工业项目用地全程管理,确保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工业低效用地处置率分别达25%15%5%。联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与标准地改革,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条件供应,支持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和扩建。

    强化资金保障。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精准谋划、动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项目争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参与组建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超10亿元,融资总规模达35亿元。推动区城投集团获评AA级主体信用评级。健全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力度,新增政银担”9亿元、税融通”1.7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全省万企资本市场培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参训率均超50%

    强化用人保障。常态化开展“2+N”招聘和专项招聘活动,搭建企业和劳动者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招工3500人。引导本地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专业共建,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充分利用南京等长三角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助推产业发展。以南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新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70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2个。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不进是退、慢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发扬唯实唯快的工作作风,以工作的高效率推动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坚持忠诚为政。全面学习、全面掌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把两个确立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时刻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推动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是坚持为民施政。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依法依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好群众工作,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建设法治南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积极创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区。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接受社会公众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规范决策行为,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是坚持务实勤政。将抓落实、强执行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把干事担事作为职责所在、价值所在,以实干和担当诠释忠诚、践行使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增强八种本领”“七种能力,大力提升专业化水平,把政府各项工作想透、说清、干实。主动对标先进,提升工作标准,敢于同高的比、跟强的争,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五是坚持廉洁从政。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强化审计监督结果运用,加大对国有资产、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监管力度。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着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加快建设经济强、城乡美、百姓富的现代化新南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谯篇章!


    有关用语说明

    (以出现先后为序)

     

    1两强一增两强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一增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3一改两为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

    4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5带方案出让土地出让前,政府将城市设计、建设工程方案、功能运营、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相关条件予以明确,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受让人在取得土地后,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进行施工建设和经营,落实相关的条件和要求。

    6揭榜挂帅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7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8标准地事先确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标准,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竞得用地企业按照标准开发建设,监管单位对照标准验收监管的工业项目用地。

    9、林业碳汇VCS一种较为完善的国际自愿碳市场补偿标准,由气候组织、国际排放交易协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组织实施。

    10“1+5+N”信访工作机制:“1”指村支部书记,“5”指乡镇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综治专干、一村一警、网格员,“N”指乡镇司法工作人员,联系乡镇、村的法官、检察官,五老乡贤等。

    11“1+1+7”效能管理:当天转送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当天受理,7天之内办结。

    12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

    13、农业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14五控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

    15确权确亩不确界在村或组的范围内,农民不再拥有数量确切、四至清楚的承包土地,而是获得由承包地资源等量化计算出的股份,通过拥有的股份获得相应收益。广义的确权确股不确地还包括确权确亩不确界,即确定地亩、不确定四至边界。

    16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

    17政经分离通过厘清集体经济组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来激发村集体的经济活力和提升该地的公共服务水平。

    18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9一网统管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20三个狠抓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狠抓规章制度执行,狠抓常态化监管。

    21、十项暖民心行动: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

    22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23“2+N”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活动,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特色招聘” N 项活动。

    24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25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