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5 14:39
    【字体:打印

         

    ——202413日在南谯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谯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提质效,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的发展答卷。

    我们团结奋进,经济运行承压固稳。全区上下顶压奋进,全力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市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稳步上升,全省经济运行季度赛马评议以来,3次居45个市辖区第1位、1次第2位、1次第7位,获得全省投资赛马激励。我们知难而进,改革创新动能活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家,自主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探索研发在长三角、转化在南谯合作新模式,工大开元等15家企业建立研发飞地我们争先创优,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评2022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全省二类县(市、区)第5位、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居全市第4位,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经济发展势头稳健,产业体系展现新特色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达107.7%147.4%,四个批次、38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开工纳统,德兰明海储能、飞利浦大母婴等项目加快建设,奥特佳新能源二期、银禧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超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1亿元。获得融资授信51.54亿元,使用债券资金17.39亿元,均为历年之最;在全率先获批10亿元境外债。

    招商引资促链成群。锚定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开展招大引强、招精引新,总投资105亿元的晶隆半导体等43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百亿级项目再有突破,其中,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项目27个、占比达62.8%。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较2021年增长251%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初见规模。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新投产23个,资金到位率47.8%,居全市第1位;项目当年转化率达69.8%,创历史新高。

    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总体平稳,全力整治乱占、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坚决守牢耕地这个命根子,全年粮食总产量22.4万吨,实现连丰。丰科食药用菌等5家亿元以上农业企业成功落,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23%,位居全市第1;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8家。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总数达145家,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0亿元以上,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现代服务业支撑有力,新增入库重点服务业企业15家,其中生产型服务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0家,新增总部经济企业12家,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中科星图等科技服务类企业加快发展,华瑞微、众博新材料等上市进程加快推进,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家。

    (二)发展平台赋能升级,区域联动实现新进展

    一体化发展加速。新型功能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195.7亿元,其中沪苏浙投资项目23个,占比达65.7%。全年沪苏浙在南谯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97.59亿元,同比增长48.8%。参与组建市场化产业基金12支、总规模达86.2亿元,已实现投放14亿元,助推了博晶科技、拓维光电、辰达半导体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飞利浦智能家电、越好半导体12家企业列入上市储备。成功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共建跨省医联体,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多领域专家工作室。浦口、南谯两区共12所学校开展结对共建、8所学校合作办学。在全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四区连片加速。新型功能区划定14.5平方公里空间,预留发展空间14平方公里,新增工业用地约4500亩,10平方公里框架全面拉开;红花湖路、皇庆湖路等8.9公里道路建成通车,110KV赵桥变和220KV法华变先后投入使用。高教科创城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与安大、合工大、南工大等高校建立合作,滁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基地建成交付。引进高层次人才49名,其中院士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全省首单4.31亿元碳中和绿色产业园区类CMBS项目成功发行。南谯经开启动10平方公里调区工作,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毕业机制试点,凯撒新能源等24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9.11亿元。深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盘活低效企业8家。2022年度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考核位列全市第4,为历年最好成绩,获评全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优秀集体。政务服务区配套日趋完善,36座公交站台、47个路段交通信号灯建设完成,清流河乌衣老街段治理工程、乌衣大桥建设完工,新区停车场投入使用,德邻生活广场建设完成,旅游商贸学校南校区二期、双洪体育公园等加快推进,新区常住人口突破9万人。

    业态融合加速。开展皖美消费乐享南谯商贸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超2亿元。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园建成运营,培育电商经营主体29家,成功获批2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不断提标提质,获评长三角地区自驾游示范目的地。皇庆湖公园成功开园,葡萄泉、罗洼民宿群加快建设,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创成4A级景区、省级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井楠村获评省级最干净旅游乡村

    城区建设加速。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征收房屋6.6万平方米,醉翁北苑、竹园三期等956套安置房竣工交付,完成棚户区改造住房1246 ;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腰铺镇污水管网一期、城南组团排水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新政路、永辉路等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南谯段沿线征迁加快推进;建成并开通5G基站406个。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推深做实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全科社工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在122个住宅小区开展物业管理六整治六提升专项行动,新培育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建成39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覆盖89个小区;常态化推进五大创建,全年4次文明创建考核3次居全市第1位。

    (三)科技人才蓄力融合,创新合作筑造新优势

    科创成果持续汇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19%,居全市第2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78件,授权发明专利157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江淮扬天、雄亚塑胶获省专利优秀奖,众博新材料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久盈膜获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第一名。安大滁州研究院、工大智谷(滁州)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落地,滁州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安徽省首轮省级大学科技园,累计建成省级研发平台23家、海智工作站2家、CNAS实验室1个。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功,中航未来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民航科普教育基地。

    转型升级持续加快。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均为历年最高。战新产业发展到23家,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34.6%200.8%121.4%,均全市第1位。超越环保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瑞联节能获批省级首批次新材料企业,实现我区三首产品全覆盖。新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绿色工厂2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

    人才吸引持续增强。大力实施 满天星人才计划,建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4个长三角招才引智工作站,新引进高层次人才83人,其中院士3人;入选国荐储备项目4个、为全市最多;南工大交通科学研究院陈令坤获批“省引才计划创新人才”,上工大研究院赵莉获批“省引才计划青年人才”获批省级人才工程项目6个,省特支优秀校长、省引才计划创新项目、省江淮名家领军人才项目均填补全市空白;畅通各类人才政策兑现渠道,兑现人才资金首次突破千万元。

    (四)民生事业聚力提质,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30.89亿元,占支出总额的85.9%10件为民办实事和43项暖民心行动全部完成。全面落实稳岗政策,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文昌花园社区、银西社区等14个城市社区获安徽省2022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6.86%6.03%,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年均增幅5.58%8.12%。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腰铺社区成功创建全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新增老年学校21所,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18个,名儒学校、明湖小学开学招生,新增公办幼儿园8所、学位2430个;东坡中学等10所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城市空间品质持续提升,新增城市停车泊位超9000个,7个城市阅读空间建成投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高质高效,龙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完工,银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乌衣镇、腰铺镇成功获评省卫生乡镇,黄泥岗镇卫生院获批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乌衣养老服务中心获评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南谯年鉴》荣获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

    社会治理平稳有序。进一步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3件,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推深做实党建+信访”“1+5+N”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登记总量同比下降29%。深入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获评2022年度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2个,施集镇井楠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禁毒工作暨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交流推进会在南谯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五)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8万亩,新建3.2万吨现代化粮仓,南谯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建成运营,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持续深化与中茶所、上海农科院、南农大等农业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两品一标品牌认证40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金玉滁菊成功获评中华老字号施集牌绿茶荣获皖美农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个。

    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丰山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6个重点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孙岗棵子卫和美乡村启动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完成改厕3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施集水厂建成运营,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5.7公里、养护85公里,危桥改造2座。乡村振兴产业培训实践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宅基地改革持续深入,盘活闲置宅基地1236宗、闲置住宅1142宗,井楠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宅基地改革与管理优秀典型案例。村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超60%井楠村、姑塘村获评2023年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成功获批中国麻栎之乡特色区域品牌2022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居全省先行示范区第9位。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扎实做好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4件交办件见底清零。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禁烧连续九年零火点,PM2.5浓度下降3.06%,单位GDP能耗下降2.8%。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全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明湖成功获评全国首个幸福湖,皇庆湖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县(市、区)。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人工造林4253亩、森林抚育3.2万亩,创成省级森林村庄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8个,入选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新点,国家良种基地连续4年获全省优秀等次,新增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参与编制人工林碳汇经营等4项国家技术规程,开发林业碳汇项目4200亩。

    (六)政府效能稳步提升,创业环境得到新优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172户,帮招近8000人,累计为194户市场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18亿元,新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20.55亿元,全市首家知识产权侦查协作办公室挂牌成立,率先推行桩基先行,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企业诉求问题办结率、包保满意度、问题满意度三项指标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全市第1。全力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年共兑现政策38条、2167万元,惠及企业171家。工业项目建筑许可平均审批时长压缩至24个工作日。完成五经普前期工作。

    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持续开展好八五普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网格+智治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年共办结市人大建议19件,市政协提案32件,区人大议案1件、建议102件,区政协提案61件,满意率100%

    廉政建设持续深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下降2%围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进一步精简规范文件会议、督查检查。优化政务公开流程,政务公开不断提质增效。聚焦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民生资金、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等各类行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拥、地震、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外事、供销社、慈善、关心下一代、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全面进步。

    一年来,我们遇到了许多超出预期的挑战,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难题,办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十分难得的发展答卷。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区上下的艰辛付出、埋头苦干。在此,我代表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谯建设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问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还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业态还不够丰富,双招双引还需进一步发力;一体化发展仍要进一步突破;生态环保、耕地保护领域还存在短板;新区配套服务亟需提升,物业、房地产等领域矛盾纠纷较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有弱项,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当前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进一步精准施策、聚焦发力,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全力 超均速、进前列,不断开创现代化南谯建设新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区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421”奋斗目标,全面融入长三角,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南谯。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预计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以上。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折不扣、求真务实、敢做善为抓好落实,在全省45个市辖区经济运行考核、全市县域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以贯之建强产业体系

    巩固增强工业经济。紧盯新三样,重点培育壮大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力争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扎实推进工业提质升级,健全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推企业升规纳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有序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增战新产业企业5家以上,产值增长超30%。深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动落实亩均英雄贷,差异化推进要素资源配套政策落地,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高标准擦亮亭满意 谯头堡营商环境品牌,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扎实开展好五经普工作。

    培优育强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培育入库重点企业1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派生出来的新消费,加快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着力推进电子商务,以中通、西商等物流管理服务平台为中心,构建高效流通体系,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提质升级,葡萄泉民宿加快建设,罗洼民宿建成运营,进一步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快城投大厦建设,强化总部经济招引培育,新增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超5家。有序推进工大开元、留香阁食品等企业上市工作,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5家。

    夯实筑强创新支撑。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引导中科星图数字服务、南航低空产业等新兴服务业项目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动安大滁州研究院、工大智谷(滁州)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服务全市工业发展,转化落地一批项目。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新增省级新产品2个以上。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160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以上,新建5G基站300个。深入贯彻人才强区战略,全年新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70人,获评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2个以上。

    (二)把一体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坚持不懈提升发展能级

    提升承载能力。围绕提能级、引项目、育产业、优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再完善,电镀中心绿岛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工程、半导体外延产业园110KV输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畅通皇庆湖路、红花湖路等路网体系。推进片区建设再拓展,新拓展发展空间3平方公里,开展土地平整、路网规划设计施工、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等基础工作。推进服务能力再提升,建立健全全流程帮办服务机制,助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公寓、便民商业网点等配套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再创新,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整合人员力量,提高运行效能。

    加速板块联动。以新型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高教科创城、南谯经开区加快发展,实现联动发力。新型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快项目导入,聚力打造芯高地,力争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百亿元项目再有新突破。高教科创城围绕高教+科创,滁州技师学院新校区9月份开学招生,争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上再有新进展;全年引进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40家;集萃智能制造、安大博强新材料等6个项目投产达效。南谯经开区稳步推进开发区毕业机制试点,扎实做好调区和主导产业变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0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力争进入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前30。沙黄工业集中区聚焦循环经济、新型环保建材、传统服装等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推动集中区规模化发展。

    深化共建共享。在持续深化浦口-南谯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市政府与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等合作协议内容,推进南谯与长三角地区开展更多合作。深化研发在长三角转化在南谯合作模式,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的对接,围绕各扬所长,丰富拓展合作模式,不断探索一体化合作的新机制、新路径。

    (三)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聚力招精引强。把握招商新变化、新趋势,进一步整合力量,着力培养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专业队伍,紧盯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等,探索省市区基金联投、共建飞地经济等模式,奋力打出双招双引更强攻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百亿级项目再有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

    提高项目质效。聚焦国家战略、政策导向、群众所盼、企业所需,谋划实施一批优质项目,确保申报入库省重点项目30以上。紧盯前期筹备、开工建设、入库纳统、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坚,不断完善领导包保、定期会商、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更多发展新增量,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新竣工30个,签约项目转化率超50%,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利维能二期、飞利浦大母婴等项目建成投产,晶隆半导体等项目加快建设,在全省投资赛马中再获激励。

    强化要素保障。打好要素保障提前量,推深做实标准地改革,确保工业项目全部按标准地供应。持续做好投贷联动,全过程跟踪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堵点。用好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融资工具,争取上级资金20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以上。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有关能耗政策,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用能保障。

    (四)把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精准发力实现宜居宜业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深化与中茶所、上海农科院、南农大、安农大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挖掘西部四镇生态优势,重点围绕食用菌、茶叶、滁菊、麻栎等特色优势资源,着力招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引进亿元以上农业企业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聚焦全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县建设,推进丰科食药用菌、菌棒一体化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擦亮南谯栎菇品牌,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创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个、农民合作社5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改造提升5.1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产量22万吨以上。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章广镇、施集镇、大柳镇、黄泥岗镇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稳步推进井楠村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加快孙岗棵子卫和张浦郢村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珠龙水厂改扩建、黄泥岗镇供水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8.5%;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5公里、养护85公里。培育固碳森林2.3万亩,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继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村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65%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完成300户改厕任务,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提高到93%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继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深入推进黄泥岗镇唐庄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延包30年试点工作。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深入挖掘优秀乡村文化,发挥好现有公共文化资源作用,因地制宜制定群众认可、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五)把城市活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持之以恒提高生活品质。

    提升新区服务配套。围绕聚集人、留住人,出台扶持政策,全力补足新区服务短板,完善一批小型商业网点布局,引进培育一批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餐饮店、便利店、快捷酒店、快递服务站,德邻生活广场投入运营、皖投商业街加快建设,满足新流入人口生产生活需求。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修编新区道路、雨、污水专项规划,建成排水管网数据库,接入滁州市排水管网一张图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滁河防洪治理(南谯段)工程建设,建成皇庆湖排涝站。优化路网联接和公交线路,加密公交频次,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点位,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公用充电桩。规划新建一所小学,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支持市五院发展壮大,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提升城区品质功能。永乐西苑、清琅别院二期等安置小区建成交付,清琅别院三期启动建设。加速推进腰铺片区城市更新,实施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新政路、光辉中路、永辉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完善雨污水管网体系,做好南苑小区等改造提升。实施城区雨污水管网排查改造工程,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韧性城市。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开展52个小区老旧燃气管道及入户设施排查改造,守牢城市安全红线。开展历史建筑认定,挖掘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成乌衣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新型功能区、高教科创城、南谯经开区、乌衣老镇区等融合发展。接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龙蟠街道、同乐街道、银花街道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城市会客厅创建力度;常态化开展不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行动,建设228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达90%。强化红色物业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物业管理六整治六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

    (六)把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坚定不移深化标本兼治

    抓好大气污染防治。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落实“1245”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任务,严格对照六个百分百加强工地扬尘、物料堆场管控,强化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实现PM2.5浓度连年下降,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

    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抓好清流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南谯段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城西干渠水域综合治理工程。力争滁河(南谯段)通过省级幸福河湖验收,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95%。进一步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坚持防治结合,加快沙河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腰铺镇姑塘村雨污分流等项目建设,强化控源截污,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健全完善企业危废全流程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突出源头防控,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不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

    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一体推进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等各类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清单式抓好落实,推动各类问题及时见底清零。完善外来物种监测预警、风险管理及应急处置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进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

    (七)把幸福指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福祉

    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与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技师学院等院校合作,探索订单式、学徒制、教学工厂等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扎实推进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全面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建设,确保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力争创成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示范区。

    提供更大范围的公共服务。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工程,银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创成省级卫生乡镇2个。新建省级城市阅读空间5个以上,满足居民需求。统筹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加快推进旅游商贸学校新校区、新区小学、界牌幼儿园项目建设工程,创业路小学、湖心路小学二期扩建工程竣工交付,进一步拓展幼儿园延时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做好滁州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工作。

    构筑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坚决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优化支出结构,民生财政支出稳定在85%以上。持续做好普惠性养老服务,兜牢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统筹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篇文章,扎实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章广镇常山养老服务中心、济川铺颐养项目建成交付。落实社保扩面征缴及城乡低保提标,完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乡低保、医保、优抚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出12个候选项目,主要分为三大类:在持续改善群众民生需求上初选5个项目,分别为建设3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成银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区小学、建成2个安置小区、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及开发就业岗位;在优化提升新区城市服务功能上初选5个项目,分别为南谯新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新区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小区燃气管道改造提升、新区排水管网改造更换项目、建设口袋公园;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上初选2个项目,分别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加装农村公路交安设施项目。经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出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抓好组织实施。

    (八)把防范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驰而不息统筹安全发展

    稳妥防范化解风险。深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稳固公共安全根基。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校园安全、城镇燃气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做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化“1+5+N”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综合机制,有效化解重点信访积案。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发挥好民声呼应、政务热线等平台作用,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畅通各村(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深化平安南谯建设。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致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高度自觉的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慎终如始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时做好正确舆情引导。狠抓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把巡视整改贯穿政府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强化政策落实的责任担当。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提高民生实事质量,持续推动多领域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聚焦六破六立,在全区弘扬求真务实、实干争先的工作作风上作表率、见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重点工作放在国家和省市战略全局中审视,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研究,以全域高质量发展践行政府的责任担当。

    秉持依法履职的执政理念。坚决做到依法行政,以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完善府院、府检联动,深化政务公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依法保障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人民可感可触的公平正义。

    厚植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切实做到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持续巩固廉洁用权、清正干事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未来。今天的南谯生机勃勃、活力迸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南谯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