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30 00:00
    【字体:打印

    五届人大四次

    会议材料之一

     

     

     

     

    ——2015年1月31日在南谯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姚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主动作为,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科学把握发展大势,自觉遵循发展规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统城乡、惠民生、防风险、转作风各项工作,总体呈现经济发展稳中有升、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9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同比增长22.7%;财政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2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6元,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23:57.7:19.3发展为22.1:58.1:19.8。从总量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市第四,财政收入全市第六;从增速看,固定资产投资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二,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三,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区共同努力下,多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和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称号;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获得省级优秀;荣获“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区”称号;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江淮杯”评比中获得铜杯;区人武部被南京军区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安徽省军区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强力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全年申报农林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发展等各类项目140个,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2.5亿元,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75个,实际到位资金56.2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9.6%。南工大滁州科教城、远望高科技文化产业园、富力城综合开发等一批具有战略牵动性的大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大唐滁州电厂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9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台塑注塑机制造、意德丽塔玻璃一期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九牧智能厨卫、奥特佳商用空调压缩机二期等7个列入“市百个亿元竣工投产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帮扶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困难企业就业岗位补贴资金956万元,安排1358万元奖励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343家和9203户,分别新增399家、1200户。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出台扶持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奖励办法,为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0.82亿元、小额贷款4.57亿元。志成牧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尚善生物通过上市直接融资600余万元。加快消费增长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促进城南新区、南谯新城等新兴商圈形成和发展,大众餐饮、汽车消费、家居建材等主要业态日益繁荣,限上商贸企业发展到72家,净增10家。新建“新网工程”示范店3个。鼓励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家,外贸进出口企业发展到23家,完成外贸进出口3509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着力促改革,体制机制释放新活力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沙河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新增耕地流转面积3.13万亩,总面积达13.72万亩,流转率达40.2%;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分别达83家、270家、86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合作社各3个,总数达20个。完成基层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成立4个林业工作中心站;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推进文化教育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文化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乌衣风情街山水美术馆开馆,姑塘村和白庙村成功创建省级和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市第十一中学,滁州市旅游商贸学校在市二职高挂牌成立。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农村便民服务机制,建成3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8个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形成区镇村“三级”为民服务新机制,在章广常山、施集花山和李集等被撤并乡镇创新建立“一委两村居”模式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公务卡管理。全面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三公”经费支出760万元,同比下降16.2%。区国资公司等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信贷支持,获批授信8.2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7.3亿元。推进开发区改革。在优化职能及创新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招商方式等方面取得进展,有力促进开发区各项工作,总投资5亿元的双胞胎绿色饲料、5亿元的瑞科特电气制造等12个亿元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5亿元的众鑫包装、1.3亿元的骉犇食品等13个项目实现开工,1.8亿元的路强科技、1亿元的锦源复合材料二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较上年均实现倍增;投入5000余万元,征收土地800余亩,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城管体制改革,组建区住建和城管局、区住建和城管执法支队。完成征迁安置方式改革,成立区房屋征收认证综合办公室和区安居管理办公室。组建区传媒中心。积极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编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三)着力调结构,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

    持续壮大工业规模。大力实施工业“2221”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4家,净增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6家,占规模企业的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2%。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5亿元,新增宏源喷涂、索艾科技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专利申请525件、授权20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7件、授权19件。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发放涉农补贴1.16亿元。抓好2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粮食总产25.67万吨,实现“十一连丰”。全年收购粮食14.65万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面盈利。完成机插秧面积15.2万亩,机插秧推广工作荣获全市一等奖。全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39.43万千瓦,同比增长4.5%。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八个一”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形成1万亩滁菊、3万亩茶叶、4万亩草坪、4万亩花生、5万亩蔬菜、7万亩水产、8万亩苗木、20万亩麻栎、年产150万棒食用菌的发展格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首批“国家珍贵树种(麻栎)培育示范县”,大柳凤胜食用菌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珠龙蔬菜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园。以珠龙蔬菜、葡萄,大柳滁菊、香菇,施集菊茶、草坪及章广枫园、玫瑰园、桃园、养殖园为代表的“百里特色产业带”初具规模。加快发展服务业。全区限上重点服务业企业新增5家,总数达到21家,区现代市场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99城市广场投入运营,金鹏酒店成功创建旅游四星级酒店,滁州国际汽配城、众和邻里市场等陆续开业,世贸广场、龙蟠明珠广场、汇高物流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皇甫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图业生态园成功创建五星级农家乐,大柳金甲溪漂流旅游项目试营业。

    (四)着力统城乡,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继续推进新城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新城五期路网、现代产业拓展区一期路网、锦绣湖安置小区、洪武东路供水管道等25项重点工程,新建道路14.6公里,新建、续建安置房18.27万平方米,滁州市第四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邻里服务中心竣工交付。加快新老城区无缝对接,投入1400万元实施乌衣老城区改造,完成三岔路综合改造、滁宁东路改建、街道公共照明、排洪渠主体建设。开展“三治三增”美城行动,重点整治湖心路等6条道路、担子街道及乌衣老城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积极配合开展“三小车”整治,龙蟠社管中心被评为全市整治“三小车”先进单位。全力保障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建设用地指标3100余亩,完成中央公园、长城影视城、新城拓展区路网等地块约5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房屋征收工作获市效能办通报表彰。

    集镇设施加快改造。投入3.1亿元,累计完成道路建设改造14.7公里、建设安置房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70盏、绿化58万平方米、建成垃圾转运站4座,城镇化率达49.8%。腰铺镇北苑二期竣工交付,东苑安置小区正进行室外工程。沙河镇加大集镇扩容升级力度,被住建部等七部门确定为“全国重点镇”。黄泥岗镇投入678万元,新建唐庄路3公里,建成小公园4处。珠龙镇投入150万元,建成盈福路延伸段、改造下水道1.5公里。大柳镇投入700万元,新建水泥路7.5公里,对滁定路沿线进行整治。

    美好乡村加快建设。建成乌衣白庙、腰铺姑塘、沙河新塘、黄泥岗杨塘4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并通过省市验收,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获全市二等奖,姑塘村获“安徽省宜居村庄”称号,姑塘、杨塘新村被评为市级美好乡村建设先进村。投入3600万元,基本完成乌衣黄圩、施集孙岗、大柳曲亭3个重点示范中心村建设任务。乌衣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跻身省级示范区,章广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市级示范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00万元,完成县道广卫-曲亭段、乡道兴珠-施集段改造建设,建成山区通村公路28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座。投入3.97亿元,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土方1453万方,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2.53万人,扩挖塘坝871口,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6座,实施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2146处,清淤疏浚沟渠64条,完成滁河、清流河、大沙河除险加固治理工程。已投入1亿元,实施总面积5.7万亩的珠龙木庄村、珠龙村、章广孟洼村、黄泥岗广山村4个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农地整理已通过省厅验收。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燃煤小锅炉、矿山环境等专项整治工作。创新“三位一体”秸秆还田网格化作业模式,秸秆禁烧工作全市第二。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13公里污水主管网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4项重点减排工程全部建成。积极推进生态村镇建设,施集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称号,章广镇和大柳镇跻身“安徽省森林城镇”。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三次考核均居全市第一。完成森林增长工程成片造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2%,森林增长工程考核获全市二等奖。

    (五)着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投入2.89亿元,实施31项民生工程,补贴、保险类项目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工程类项目全部完工,区财政局获全省惠农补贴资金监管工作一等奖。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幅均达10%以上,发放城乡低保金3535万元、五保金76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774户,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914套。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25个,财政奖补879万元。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退役士兵11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54万人,享受养老金待遇人数4.09万人,发放养老金2697万元。医疗救助383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750万元。救助重度贫困残疾人4067人,发放救助金431万元。超额完成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称号。加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60个,新增城镇就业43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发放“七老”人员工龄补助395万元。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教育方面,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088万元,投入1.28亿元实施大王小学、龙山路小学、湖心路小学一期、珠龙初中等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施集中心幼儿园、黄泥张浦郢幼儿园顺利通过市一类幼儿园评估认定,完成滁州市第十中学、第十二中学和第四小学挂牌及搬迁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录中小学教师57名。文化卫生体育方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民、市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两馆一站一屋” 免费开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选送的舞蹈节目《清风廉韵》荣获安徽省群星奖。新农合参合人数20.8万人,发放补偿资金8175万元,新农合医疗项目、大病保险项目考核全市第一。投入278万元,改造4个乡镇卫生院和23个村卫生室,农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积极推进市五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区教育局(体育局)荣获“安徽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人口计生方面,积极落实计生奖励政策,兑现资金800多万元,奖特扶工作在全市率先提标扩面,保持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5.51‰,计生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功承办全省“两纲”示范工作现场会,连续三年被评为实施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省级示范县(区)。区民政局被民政部授予“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获“安徽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区统计局被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评为“粮食抽样调查先进单位”。区消防大队城南中队获“全省标兵中队”称号。同时,工会、共青团、科协、老龄人、红十字会、工商联、档案、民族宗教、双拥、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六)着力防风险,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管。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创新招投标方式,完成招标采购项目170项,节约资金1亿元,资金节约率14.5%;改革小额零星、应急工程项目招投标方式,经验在全市推广。不断完善审计机制,共实施政府投资审计项目170个,涉及金额达12.3亿元;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87个,节约资金4500多万元。

    扎实推进平安南谯建设。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6年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视频巡控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破获多起公安部、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公安南谯分局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单位”。深入开展打击整治传销集中行动,有效遏制蔓延势头。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区司法局获“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称号。乌衣锦绣湖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完善包保、调度机制,积极筹措资金,累计支付政府性工程资金7.5亿元,支付农民工工资约1.5亿元;加强社会投资工程监管,协调支付农民工工资约5亿元,农民工工资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排查调处矛盾6872件,坚持领导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东苑安置小区、锦绣湖安置小区、舜耕生态园等信访事项,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七)着力转作风,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持“三严三实”,聚焦反对“四风”,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议案4件、人大代表建议20件,区政协提案32件,其中重点提案4件,办结率均达100%。4件区人大议案均取得实质性办理成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支出约3.6亿元,教育事业进入省市先进行列;持续扶持西部山区镇发展,不断加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产业支撑,山区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成立高规格的乌衣老城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乌衣镇改造规划及三年项目实施计划,启动了道路、渠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并开展了环境整治,老城区面貌有效改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管,全面收回乡镇自来水厂经营权,建设农村供水管网,更新设备,强化管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高度重视政协委员反映的社情民意,相关合理建议均得到采纳。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取得较好成绩,区农委获省级示范单位称号,施集镇、区审计局、区人社局获得市级示范单位称号。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办理市长信箱、区长信箱群众来信268件,市长热线3500余件;政风行风热线上线8次,群众反映事项均做到及时反馈。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顺利通过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验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区政务公开办连续四年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谱写新篇的一年。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下,我们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虽然经济增速在纵向上有所放缓,但横向上有所提升且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为我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驻区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南谯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未能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南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总量仍然不大,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部分重点项目建设不快;政府债务还款压力较大,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多,保民生、促发展的压力加大,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镇域经济不大不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数政府部门和干部对新形势、新政策学习掌握不够,有的缺少法治意识,有的缺少担当勇气,存在“不想为” “不会为”“不敢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和各位代表的期望和重托。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仍将存在,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制约影响将更加明显,但困难和机遇同在,我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常态有新机遇,新常态有新要求,新常态应有新作为。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京建设江北新区等重大政策机遇,全面深化分工合作,主动迎接辐射带动,努力在建设“三个南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实现新的发展。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区委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以全面建成“小康南谯”为奋斗目标,纵深推进“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绿色兴区、同城发展、特色富民”五大战略,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打造“三个发展”先行示范区。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套上责任的“紧箍咒”;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全覆盖;在花园社区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增耕地流转面积1.2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0家;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村民自建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三是深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政府及部门预算公开;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稳妥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营改增”工作;清理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四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完善和推广“一委两村(居)”模式,在乌衣镇选择若干规模居住小区或村民集中居住区复制推广;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行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社区;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应用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五是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坚持“建设新城,文化先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行“双师制”模式;组建二幼教育集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步伐,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六是深入推进工业开发区改革。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深化以干部人事制度、财税管理体制为核心的改革。

    (二)全面优化新城布局,力争在滁宁协同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苏滁经济带建设,积极推进新城规划修编和审批,全面提升南谯新城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四大板块。一是打造科教板块。积极做好南工大滁州科教城、南理工滁州分校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设滁宁跨区域协同创新基地。二是打造工业板块。加快洪武路连接线工程建设,尽早实现全线贯通;加快推进16.35平方公里新城现代产业拓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瑞科特电气制造产业园、奥特佳商用空调压缩机产业园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基地;确保瑞联科技、金诚金属制品等1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三是打造政务生活板块。统筹政务核心区与乌衣老城区等各功能区的有机衔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注重完善新城功能,提升绿化档次;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科学合理制定近远期改造计划,分步实施,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老城区面貌。四是打造生态景观板块。做好城市防洪规划修编,建设赵桥河滞洪区应急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防洪功能。加大滁河防洪治理力度,标准段建成后,重点实施滁河17.5公里堤防生态景观带、皇庆湖等生态景观工程,着力建设工程水利、生态水利。加快推进乌衣现代农业示范区皖东花木城、工厂化流水养鱼项目建设,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农业大观园。

    (三)千方百计吸引投资,力争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紧盯项目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投向,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支撑力强的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盘子。以省“861”、市“千抓工程”项目为重点,积极跟进项目建设,力争大唐滁州电厂、远望高科技文化产业园、鼎旺金街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意德丽塔玻璃二期、章广风力发电一期、众鑫包装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60个,竣工投产项目不少于40个。

    突出招大引强。围绕主导产业,主攻重点区域,积极引进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拉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项目30个以上,确保全年完成60亿元招商引资任务。把握国家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加强承接能力建设,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借力发展。完善项目论证机制,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落地。

    加快园区建设。围绕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主动承接项目转移。加快推进乌衣园奥特佳板块周边700亩区域征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沙黄工业园区和腰铺高铁站前区建设,完成沙黄工业园区一期路网工程,全力做好光大生物质发电、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等项目入驻工作,加快高铁站前区康达叉车、格锐矿业绢云母加工等在建项目建设。开发区要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规上增加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的增速均达20%以上。

    (四)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更大突破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严格落实和兑现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中联水泥、恒昌机械、江淮扬天、天达汽配、格锐矿业、志成牧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快速扩张为规模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8家。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发展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鼓励博创电气、佳诚模具等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完成技改投入9亿元,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增3家以上,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工业增加值43亿元。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八个一”特色产业,精心打造西部百里特色产业带;制定菊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措施,在施集、大柳、珠龙等地建立4万亩菊茶产业基地;积极推动菊泰滁菊与南农大合作建设食用药用菊花基地,年底前建成投运;扶持金鹏生态农庄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围绕麻栎资源,积极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帮扶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申请自营出口权,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每个镇都要建设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乌衣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打响省级示范园区品牌,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章广现代农业示范区要以四大特色园区为建设载体,打造岭上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完成腰铺姑塘国盛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调整工作,启动珠龙、施集、沙河、大柳、黄泥岗等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工作。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城南新区、南谯新城、南谯省级物流园区建设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全年培育限上服务业企业10家。全面提升商贸、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积极引导城乡消费,鼓励和支持华润苏果、联华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将销售网络向农村延伸,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商业银行在乡镇设立新的网点,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年实现新增贷款5亿元,新增担保贷款10亿元。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物联网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5%。

    (五)积极推进镇村建设,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全面推进集镇建设。加强对集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加快推进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加大小城镇建设推进力度,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沙河镇要用好全国重点镇政策,全面提升集镇综合承载力;继续实施对章广、施集、珠龙、大柳等西部山区镇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腰铺、黄泥岗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担子街道改造,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集镇面貌显著改善。

    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做好黄圩、孙岗、曲亭3个中心村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工作,重点推进北关、汪郢、李集、常山、广卫5个中心村建设,全力将北关中心村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生态文化村。对10个永久自然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保护力度,体现田园、生态、宜居特色。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持续推进“三治三增”美城行动,加大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商店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行“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科技化。深入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六)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更大突破

    突出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兴区”发展战略,认真实施森林增长工程,抓好村庄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做好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争创省级森林城市;加强生态保护,深入开展省市级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

    强化环境治理。积极开展水、大气和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加快新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运行效益。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落实饮用水源保护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强化对化学品生产企业、废弃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危险固废处理企业的环境监管,重点推进燃煤锅炉、矿山及混凝土搅拌站整治工作,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抓好节能降耗。全面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禁止新建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从源头上遏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积极推广节能产品,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6%的目标任务。

    (七)全力促进民生保障,力争在社会事业发展进步上实现更大突破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促进就业,支持下岗职工、大学生等各类群体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提供25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强化动态管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阳光救助、公平救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山路小学和湖心路小学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大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争创全省教育强县(区)。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技创新,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区)考核。做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权下放承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挖掘地域文化,打造镇情镇史展览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传媒中心宣传平台整合,完成广播电视虚拟演播室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站稳省一类县(市、区)先进行列。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工作。继续推进老龄人事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开展工作,扎实做好人事编制、招标采购、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消防、地震、档案、机关事务管理、地方志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大“阳光信访”建设推进力度,深入推进重大信访隐患问题领导牵头负责机制,积极推动群众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大矛盾隐患排查力度和初信初访办理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越级访的发生。畅通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强化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完善区、镇、村三级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防大灾抗大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治安环境。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心为民办实事。扎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今年要为群众办好十件以上实事。分别是:完成城南新区3所幼儿园(龙蟠南苑、高速地产和创业中苑)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实小教育集团龙山路小学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皇甫、李集、张浦郢等被撤并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0.6万人;建设大柳养老服务中心,实行医养结合;实施县乡道改造及通村公路建设工程,改造7.3公里珠杨路、17.8公里黄泥岗-张浦郢段,新建沙河、黄泥岗等镇通村公路约30公里;加快乌衣老城区整治改造,完成临时停车场建设、污水管网改造,集中整治占道经营等;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银花东区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234套,危房改造500户;完成施集镇孙岗村等23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完成4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乌衣镇黄圩村、珠龙镇北关村、施集镇孙岗村、大柳镇曲亭村)建设;实施南谯新城供水保障工程,贯通洪武东路自来水管网,引入市三水厂水源,实现新城供水双保障;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设立专项资金,组建保洁队伍,建立督查、考核、奖励机制,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建设有为政府。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集中精力抓大事、克难事、办实事。继续深化政府制度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用制度促进作风转变,以业绩衡量工作成效。大力提倡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飘浮等问题,做到管理严、节奏快、效率高、效果好,全力创造业绩,倾力打造亮点,奋力争当先进,推进全区整体工作上台阶、进位次、显成效。

    建设责任政府。始终坚持把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区委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之下,做到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加快编制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所有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重大行政决策严格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接受监督。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公平文明执法。

    建设透明政府。不断加强政务信息公开,逐步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重点推进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向社会公开权力事项、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流程环节、监督方式等内容,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各类不正之风。加大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依法行政、财政预决算、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特殊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完善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项目招投标等制度,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各位代表,南谯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打造“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美好南谯建设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新网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由全国供销总社实施,旨在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②“一委两村居”模式:一委指村党总支委员会,两村居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该模式是在村党总支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设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以做好村级和被撤并乡镇街道居民工作,为我区的一项工作创新。

    ③2221工程:年初提出全年要实现2家企业挂牌上市、20个新竣工投产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10个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简称“2221”工程。

    ④七老人员:老拖拉机手、老农民技术员、老公路养护工、老电影放映员、老兽医、民办教师、离任村干部。

    ⑤两馆一站一屋: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

    ⑥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该举措不但能为城镇化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还能有效减轻政府负担。

    ⑦双师制: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⑧千抓工程:千名干部帮抓千项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