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兼职督学视角下“双减” 案例督导审思

发布时间:2022-12-15 09:39 来源:滁州市南谯区第五督学责任区 阅读次数: 字体:【  

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2022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作为兼职责任督学,我深知“双减”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减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必须找到问题的契合点进行破解。下面就挂牌督导工作中观察到的“双减”落实情况,回溯并审思。

【具体事件】

事件回放一:关于“减作业”的对话

第一组对话:责任督学和学科教师。

督学:作业总量有时间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有怎样的调整?学情因人而异,作业布置分层进行,在“量”和“要求”上设计出阶梯性能做到吗?

教师:我们的做法,一是优选教材、教辅资料上的作业,布置学生进行选做。对于分层作业,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达成但是无法真正达成,针对性分层是一种理想状态。二是公开性地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困孩子心理会造成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理已经被矮化了,会更缺乏自信心,这无异于是事倍功半。

第二组对话: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家长:配套基础训练都花钱买了,老师不布置,孩子就不做,是一种浪费,那干嘛要买呢?学校不布置,我们家长布置,学生做了,老师应该批改一下啊。

教师:基础训练上的作业,我们是选择性完成,不是每本都做,也不是每题都做,学生需要时间反思总结,布置的作业时间长不符合作业管理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教师批改的,家长布置的作业,教师一般是不做批改。

督学回应:1)与学校教导处沟通,建议在年级组里通过研讨统一作业布置要求,特别是在统一选做规定基础训练方面。这样能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对作业布置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安排。(2)艺术性地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既能直观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具体要求,又能深入理解教育政策中的“双减”要求。

事件回放二:线上学习的错误导向仍存在。

在督导中学时,和一位物理教师谈到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目前线上学习这种情况仍然存在,真实情况十分令人担忧。他举了两则体现物理教学专业性的例子。

如:很多年前,滁州市南谯区要求学生在计算题中必须按照“已知”、“求”、“解”、“答”的步骤进行答题,如果格式不合要求就会扣分。但近年来“重视内容,淡化格式”,于是上述格式要求已经被取消,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是,线上教学有的老师并不知道这一情况,还强制要求学生用陈腐的格式应对考试,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加重答题负担。

再如: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概念的建立应当循序渐进。但是,线上一些学习机构急于求成,不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抢在学校前面,把概念灌输给学生,然后就急于做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考试分数,家长才会认可。在灌输的过程中,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也被迅速磨灭。

督学回应:1)请该教师集合性表述自己在班级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研组活动,向学科教师传达自己的理解,以调动老师们的集体性关注,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与问题发生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表述专业性的建议,为家长以后安排孩子参加的线上学习做好指导性服务。(3)请学科教师积累这样的实例,督学将其提供给区教研中心,作为教师学科培训案例。

事件回放三:关于科学加减,“减掉的是篮子还是瓶子”。

督学在学校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就本单元的作业设计进行交流研讨。针对一组题目的作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督学加入到研讨过程,这个教研组对作业练习题的选择进行很细致的分析,特别是作业对连续性学习的作用研究很深刻。老师们说,“减”要慎重,就像一个人要用篮子拎动几个瓶子,我们很想减轻他的负重,于是把篮子给“减”去了。结果呢,要一个一个地去运瓶子,要达成目标,负担更重……可见这个学校学科组的教研落地确有实效,值得肯定。

督学回应:1)区教研中心针对以上现状,已经开始了学科作业研究。我区中小学好作业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化解策略研究课题已经开始申报。(2)发挥督学自身的专业特长,指导教师申报并积极开展研究《新形势下,学科作业科学“加”“减”设计研究》《规避难点,仿家辅作业实施校本化研究》《跨学科主题作业:“减负增效”背景下学校作业变革的实践研究》等研究。

【案例反思】

作为责任督学,在巡查和督查中发现问题后,要结合自己对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具体事项作出有效回应,给予合理建议,及时跟进,积极作为,真正达成“双减”政策指向的目标。与此同时,我对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审思如下:

1.配套治理之于“双减”

从学校反映的情况看,“作业”的减量,不是机械操作就能实现的。如小学各种配套基础训练征订,是有一个被行政认可的“管理链”,这不是一线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另外校外培训机构线上辅导依然存在,就如案例中出现的,辅导老师是有合法教学资质的,但是他们不能参加“主流”的教学培训,他们的教学管理只能是监管的“真空”地带。这些问题的化解,必须配套治理。不然“双减”所指向的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就不易达成。

2.松绑教师之于“双减

学校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双减”的落实不是临时任务,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关键在教师。课堂效率提高,作业优化设计,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但是,教师工作负担重,非教学工作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体察到这样的现实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大力倡导让中小学教师回归教育本位。我们也积极呼吁,中央的文件能够在基层得到有力落实,“双减”落实走长远。

3.专业支持之于“双减

“双减”政策在落实,“5+2”课后服务在实行,不能全盘行政化管理,需要专业系统的管理,要集合专业研究力量为政策落实提供路径和策略参考,明确具体的操作行为,更要为一线教师提供便于操作的“策略库”。目前,一些学者正在研究的《“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中小学好作业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化解策略研究》《探索升级版课后服务:向课程管理要质量》已经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做法,我区专兼职督学正在阅读学习中。我们期待研究成果的推出,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减”操作模式扩宽思路。专业化保障对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管理的新视角和新方略,这些专业服务更能够给教师提供保障。

“双减”工作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实现全人教育的重大举措。责任督学要深切领会“双减”政策意义,充分理解政策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准确把握落实“双减”工作的具体量化要求,督查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情况,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秦德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